近日,为补齐医疗卫生服务短板,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国家卫健委、湖北省、甘肃省等地均印发了相关通知。
其中,都提到要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聘用和待遇,加大政策倾斜。下面,小知老师解读相关政策内容:
在加强人才培养方面上,湖北省印发《推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补短板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以下三项举措和基层医生息息相关:
一、给编:创新医学人才编制岗位管理
要合理核定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实行编制管理与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相结合,进一步落实“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建立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县域医共体内人员统筹使用。
政策解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留不住人才,首先要解决医生编制问题,根据人员编制调整情况及时重新核定岗位,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需要。
实际上,很多县城医疗系统出现高空编率的现象,那么,这就涉及到基层医生的待遇问题。
二、调薪:按规定给予奖励
《通知》明确,要合理确定薪酬水平,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综合考虑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绩效考核、人员结构、事业单位管理、经费来源等因素,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
政策解读:
如何能够让基层医生拿到相应的钱,真正的优劳优得,并且做到公平公正,是基层医疗绩效改革要解决的事情。
想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就不能再吃大锅饭,要设立目标完成、绩效奖励等,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增加基层医生的收入。
三、加大职称评定倾斜
重点优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加大政策倾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级岗位比例,对取得全科医学专业(含中医类别全科)高级职称人员,可优先聘用。对基层引进的紧缺型人才,可按特设岗位管理办法予以聘用。
政策解读:
众所周知,职称晋升对所有医护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医生的待遇提升和专业技能的认定等等方面,然而影响晋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了医生工作年限、科研成果、考试、名额等等。
相对三甲医院的医生,基层医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科研上,所以在职称评定上给予政策倾斜是很有必要的。
基层医生的待遇,编制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同时也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前几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举办《关于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医改典型经验推广》的新闻发布会。这次会议介绍了上海、江苏、浙江在“十三五”期间综合医改典型经验,我们一起来看看。
01、编内编外医护人员待遇趋于一致
江苏省实施备案制管理,备案制管理的核心是社会保障待遇,解决编内编外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差异。
02、基层卫生人员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0万元
为加快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江苏省将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调控水平提高到190%,此外增加10%—15%绩效工资总量,用于医务人员值班等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的劳动报酬。
目前,基层卫生人员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0万元,其中基层卫生骨干人才达15.8万元。
围绕上面的通知和医改典型经验,发现想要补齐基层医疗短板,留住基层卫生人才,重中之重就是解决基层医生的编制、待遇、晋升的问题,这些是他们安心扎根基层的立身之